情绪像坐过山车?狂躁症的8个早期信号,别当成‘性格好’
情绪像坐过山车?狂躁症的8个早期信号,别当成‘性格好’
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?他们时而精力充沛、口若悬河,仿佛全世界都踩在脚下;时而又情绪低落、沉默寡言,仿佛坠入无底深渊。这种情绪的极端摇摆,常被误认为是性格外向”或一时兴起”,但它可能是狂躁症(双相情感障碍)发出的危险信号。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的专家提醒您:识别早期信号,是避免悲剧发生的关键。
狂躁症的8个早期信号,请警惕!
- 情绪异常高涨: 持续感到异常兴奋、快乐,但这种快乐没有明确原因,且易被小事激怒。
- 精力过剩,睡眠需求锐减: 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,每天只睡2-3小时甚至不睡,依然精神抖擞。
- 思维奔逸,语速加快: 脑子转得飞快,想法一个接一个,说话滔滔不绝,别人很难打断或跟上。
- 自我评价过高: 认为自己才华横溢、能力超群,有夸大的妄想,比如认为自己能解决世界难题。
- 注意力不集中: 容易被外界无关紧要的刺激所吸引,计划多但无法完成,做事虎头蛇尾。
- 活动增多,行为鲁莽: 整天忙忙碌碌,社交活动、购物、投资等行为明显增多,且不计后果。
- 性欲亢进: 对性的兴趣异常增强,可能做出不理智的性行为。
- 冲动与攻击性: 耐心极差,易激惹,可能因小事与人发生冲突,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。
【病种介绍与危害性】
狂躁症,医学上常指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”,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。其核心特征是躁狂”与抑郁”交替或循环出现。它绝非简单的性格问题”,而是一种需要系统治疗的脑部疾病。其危害性极大:在躁狂期,患者可能因冲动行为导致财务破产、家庭破裂、社交关系毁灭,甚至触犯法律;在抑郁期,自杀风险极高。同时,长期的情绪波动会引发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药物滥用等严重并发症,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。
①、患者治疗前的痛苦:在天堂与地狱间反复横跳
【案例一:职场精英张先生的失控人生】
“我感觉自己像个被线操控的木偶,一会儿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明星,一会儿是角落里卑微的尘埃。”这是32岁的张先生(化名)对患病生活的描述。作为公司项目经理,他曾因连续一周每天只睡3小时,带领团队拿下大单而被封为铁人”。但随之而来的是灾难:他开始当众辱骂同事,冲动投资百万血本无归,甚至与妻子离婚。当兴奋褪去,无尽的绝望和自我厌恶将他淹没,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,三天三夜不吃不喝,只想结束这一切。他恐惧、迷茫,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。
【案例二:大学生小林的“假面”青春】
20岁的大学生小林(化名)在同学眼中是个“开心果”,总能想出各种新奇的点子组织活动。但没人知道,她内心的秘密。她会在深夜里突然感到无比悲伤,用刀片划伤自己的手臂来“确认存在感”。有时,她会花光所有生活费买一堆无用的东西,然后陷入深深的自责。她感觉自己像个骗子,用亢奋掩饰着随时会崩溃的内心。她说:“我害怕安静,因为安静下来,那个想死的自己就会跑出来。”
②、看到治疗的希望:黑暗中的一盏明灯
在家人近乎绝望的陪伴下,张先生和小林分别来到了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。起初,他们都充满了抗拒和不信任。但专家团队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,让他们第一次明白,自己不是意志力薄弱,而是得了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。医生向他们详细解释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,并展示了大量成功康复的案例。当张先生看到和自己经历相似的病友如今已重返岗位、家庭和睦时,他眼中久违地泛起了泪光。小林则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,第一次勇敢地说出了“我想活下去”。那一刻,他们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。
③、治疗过程中的改善:科学治疗见证身体与心灵的复苏
在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,专家为他们制定了“药物治疗+物理治疗+心理疏导+康复指导”的综合个性化方案。治疗过程并非一蹴而就,但身体和情绪的各项指标都在稳步改善。
【患者治疗期间关键指标改善对比表】
评估指标 | 治疗前(基线) | 治疗1个月 | 治疗3个月 | 治疗6个月(稳定期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情绪稳定性 | 极度不稳,每日大幅波动 | 波动频率减少50% | 偶有小波动,能自我调节 | 基本稳定,无极端情绪发作 |
睡眠质量 | 严重紊乱(失眠/嗜睡) | 睡眠时间趋于规律,入睡困难改善 | 每日能保证6-7小时优质睡眠 | 睡眠节律正常,精力充沛 |
焦虑/抑郁评分 | 焦虑/自评量表重度 | 评分下降30%,中度 | 评分下降70%,轻度 | 评分在正常范围 |
冲动控制能力 | 极差,频繁鲁莽行为 | 冲动念头减少,能部分自控 | 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理性决策 | 完全恢复,能规划未来 |
社会功能 | 严重受损(无法工作/学习) | 可尝试进行简单社交/家务 | 恢复工作/学习,效率尚可 | 完全恢复,人际关系良好 |
④、患者治疗后的结果:重掌人生方向盘
经过系统治疗,张先生和小林都迎来了新生。
张先生如今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,他不再是那个暴躁的铁人”,而是学会了管理情绪和压力的成熟管理者。他修复了与前妻的关系,虽然未能复婚,但能共同抚养孩子。他感慨:“是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我不再害怕情绪的过山车,因为我学会了如何控制它。”
小林顺利完成了学业,并考取了研究生。她加入了学校的心理社团,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更多有类似困扰的同学。她笑着说:“我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快乐不是一时的亢奋,而是内心的平静与笃定。我感谢那个曾经勇敢求助的自己。”
⑤、写给病友的真心话: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
亲爱的病友们,我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。那种被情绪撕裂的痛苦,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独,我都懂。但请你一定相信,这不是你的错,你只是生病了。就像糖尿病需要胰岛素,我们的大脑也需要科学的帮助来恢复平衡。请不要放弃,不要害怕求助。你身边的爱人、朋友,还有专业的医生,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。接纳不完美的自己,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。
⑥、引导治疗:专业的事,交给专业的人
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狂躁症的早期信号,请务必引起高度重视。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是决定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效果的关键。拖延和侥幸心理,只会让病情更加复杂,治疗难度更大。
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专注于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,拥有权威的专家团队和前沿的治疗设备。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准、科学、人性化的诊疗服务,帮助他们走出阴霾,重归正常生活。为了您和家人的未来,请勇敢地迈出求助的一步。
⑦、鼓励和康复的话:风雨过后,必见彩虹
康复是一场漫长但值得的旅程。请给自己多一点耐心,给治疗多一点信心。每一次按时服药,每一次与医生坦诚沟通,每一次努力调整呼吸,都是你走向胜利的勋章。记住,你战胜的是疾病,而不是你自己。
未来的日子里,你依然会遇到挑战,但那时的你,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心和更科学的应对方法。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愿做您康复路上的灯塔,照亮前行的方向。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挣脱情绪的枷锁,拥抱平稳、幸福、充满希望的人生!
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szhou100.com/zkz/1863.html